发布时间:2025/10/27
浏览量:
来源:澎湃新闻
10月26日,2025世界城市日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在上海世界会客厅正式开幕。开幕式上,大会正式发布了2025版《上海手册: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》(简称《上海手册》)中文版。
作为可更新的国际文件和世界城市日的重要知识成果,《上海手册》自2011年首发以来,已成为分享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经验的重要国际平台。2025版《上海手册》紧扣“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”主题,收录了来自11个国家19个城市的21个典型案例,共有8个案例来自中国的上海、长沙、重庆、广州、苏州、成都、南宁,其中上海入选2个案例,分别是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数字社区和上海地铁“智慧维保”工程。

地铁维保“智慧”不可或缺
在上海地铁4号线车库里,一台机器人正滑动到一列地铁的下方开启智能巡检,挥动机械臂让摄像头寻找安全隐患。一旦发现漏油、螺丝松动等问题,它能够主动识别并进行自动报错。相较于人工巡检,智能巡检机器人效率更高并且有更为统一的标准。
这只是地铁“智慧维保”的众多环节之一,维保是一个系统庞大的体系,而上海地铁也是全球规模最大、技术最先进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,上海地铁运营总里程达到896公里,包括21条线路和517座车站,网络覆盖中心城区与市郊区域,日均客流量超过1000万人次,单日最高客流量达1339万人次。
面对这个“庞然大物”,维保的数字化和智慧化是必然趋势。通过工业互联网、AI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,上海地铁推动设备运维从“事后维修”“定期保养”的被动模式转向“实时监测-智能预警-精准施策”的主动模式。
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奚笑冬介绍,目前的“智慧维保”系统主要致力于三方面的内容。一是全域感知。地铁运营中涉及的所有设备信息,都能够集成到一张图中,在指挥中心全方位地掌握。二是故障运营无感。故障发生时,系统能够实时定位并进行派单,及时处理后可以基本做到5分钟内解决问题。而下一步的目标,是提前预警并介入处置,真正实现无感运营。三是巡检方式变革。过往的方式是人工巡检、现场查看、一次性验证,而数字化系统能够实现实时监测、数据平台分析、持续跟踪。依靠数字技术,巡检频次能够提升300倍,分析处置效率能够提升至少25倍。
当前,上海轨道交通的智慧维保实践已成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典范,其技术路径与经验正推广至全国乃至国际。未来随着技术迭代和政策支持,智慧维保将从“预防性维护”向“自治性维护”进化,为超大规模路网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核心支撑,为国际轨道交通数字化发展贡献“上海经验”。